“6+1”產業布局角力全球
從中國南車、北車合并,到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掛牌,央企整合已然由試水階段邁入深化階段。2月18日,由中遠和中海兩大央企航運巨頭重組而成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并發布“6+1”產業布局規劃。據了解,本次整個重組方案共涉及資產交易74項,交易金額高達600億元人民幣,堪稱國內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為復雜的交易。
2015下半年以來,國資監管部門已不滿足于簡單的“1+1”合并,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央企整合需要新思路。有國企改革專家告訴上證報記者:“以后的重組要從著重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和功能分類出發。”從2015年底至今密集發布的多例央企整合中均能明顯看出這種變化,集團板塊與板塊之間的交叉重組與梳理融合正在成為主流。
重組整合“未完待續”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成立后,由原中海集團董事長許立榮任新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原中遠集團副總經理萬敏任新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集團總部設在上海,擁有總資產6100億元,員工11.8萬人,運營規模將實現4個世界第一、6個世界前列。
回顧中遠中海的合并歷程,從前期兩家集團研究改革重組方案到新集團昨日正式成立,整個過程可謂快速高效。2015年8月7日,兩家集團涉及的八家上市公司宣布停牌,包括中遠集團旗下2家A股公司中國遠洋、中遠航運,2家H股公司中遠太平洋、中遠國際控股,1家海外上市公司中遠投資(Cosco Corp),以及中海集團旗下3家A股公司中海集運、中海發展和中海科技。12月初,國務院正式批復實施重組。12月11日晚間,中國遠洋、中海發展、中海集運與中遠太平洋同時發布公告,宣布一系列資產重組和服務協議。
通過重組,中國遠洋成為囊括集裝箱航運和碼頭業務的集裝箱運輸服務供應鏈平臺,中海發展成為油氣運輸平臺,中海集運成為綜合性航運金融服務平臺。同時,將干散貨航運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改善其盈利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海集運,其將成為新集團打造的一個亮點板塊。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在發布會上告訴記者:“新集團除了以航運、全球碼頭、全球物流為紐帶發展,未來將重點打造航運服務金融控股平臺。”他在談及新集團六大產業集群時格外強調,國內船舶金融尚處發展期,市場發展潛能巨大,新集團將進一步加大發展航運金融產業集群的力度,將之打造成為發展航運主業的中流砥柱。
對于新集團的優勢,許立榮認為:“首先是協同效應的放大;其次是規模化的突破,整合后,新集團成為世界綜合運輸能力第一的航運企業;第三,改革總體布局體現出抗周期性,尤其是未來將重點打造航運服務金融控股平臺,以此提升整個集團的抗周期性。”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總經理萬敏進一步透露:“目前,新集團旗下8家上市公司中,首批4家的重組方案已經出爐,另外4家公司截至目前未有最新重組方案和計劃。兩個集團的合并將會給諸多業務板塊帶來協同效應,因此重組整合是長期的工作,集團將根據具體情況推動。”
此前,一些上市公司亦在公告中透露出了重組“未完待續”的意思。如中遠航運在去年12月終止重組并復牌時表示,本公司以“打造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特種船運輸公司,成為大型工程項目設備運輸的領導者”為戰略目標。未來,公司將根據“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及行業政策,擇機對本公司業務板塊進行進一步調整優化。
布局“6+1”產業集群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最為重頭的內容當屬新集團“6+1”產業布局規劃的公開。據介紹,依據“規模增長、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和全球公司”四個戰略維度,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將著力布局航運、物流、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社會化產業以及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的“6+1”產業集群,進一步促進航運要素的整合,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商。